【身边的榜样】|产教研创育人才 持之以恒创佳绩
——记我校第二届“高维真师德奖教金”获得者罗志伟老师
发布乐鱼网页版:2024-09-12阅读量: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校园网主页“身边的榜样”专栏将陆续报道今年教师节受表彰的“高维真师德奖教金”获得者、党员名师先锋岗等优秀教师代表的先进事迹,以此激励广大教职工对标先进、见贤思齐,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罗志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的支部书记、福建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厦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厦门市“双百计划”领军型创业人才、厦门市C类人才、集美区首席技术顾问。2005年入职以来,罗志伟老师带领学生团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等学科竞赛,以第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荣获30多奖项。其个人荣获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厦门市教育系统职业教育振兴奖、乐鱼(中国)第一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乐鱼(中国)第二届“育人先锋”先进人物、乐鱼(中国)首届“党员名师先锋岗”等荣誉称号。

建学生创新工作室 攀学科竞赛更高峰

“困难总是有的,但方法一定会更多。”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罗志伟老师常鼓励学生以乐观心态面对问题和挑战,创新的工作方法是解决问题的良药,同时多换位思考,才能迎刃而解。入职以来,罗志伟老师求真务实,积极推动“产教研创”育人模式,带领学生团队积极开展产学研项目、成果转化、学科竞赛等创新实践工作,通过“边学边做”、“项目带动”的方式培育学生、孵化落地项目。

他以学生“学以致用”为培养目标,成立教学科研创新工作室、与企业共同成立精密流控阀实验室、丛零工作室。每年跨院系招聘20余名学生进入创新工作室,常年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创新实践项目、企业科研项目、教师科研项目,手把手教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以项目带动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动手能力,实现知识创造价值的成果。

“选择不同专业的学生,主要是考虑到项目对不同专业知识的需要,同时也给更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学生锻炼的机会。”在提及招募学生不限院系的初衷时,罗志伟老师介绍说,跨专业组队能够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有效激发创新思维。目前该实验室项目主要有机械、电气等方向,机械、流体、智能控制等专业的学生加入。

罗志伟老师通过纵向课题、校企横向课题、学科竞赛项目、自拟孵化项目等多方式多渠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创新实践项目,形成阶梯式、系统性项目群,为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充分的创新实践锻炼机会。

“加入创新工作室,在团队协作中不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感觉特别充实。”

“我参加罗老师的比赛项目后,感觉课本所学的知识离自己很近,实际开发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我对未来就业充满了信心!”“我马上大四了,本来很惆怅毕业设计的方向,但是通过参与罗老师的工作室项目,初步找到了毕业设计的灵感,接下来这一年,我相信自己在罗老师的带领下,会很坚定地走下去。”

……

在谈到创新工作室以及参加学科竞赛,学生们表示很幸运能加入工作室团队,不仅在项目中提升了自己,还锻炼了专业能力。伴随着科技成果转化,学生在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的同时参与老师的“双百”创业项目、“首席技术顾问团队”等课题,也有部分学生留在合作单位或双百企业中与企业共同发展,形成产教研创培养模式。

近年来,罗志伟老师指导的毕业设计80%来源于企业课题,并制作样机20余台套;以第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全国竞赛斩获金奖、银奖数件,同时指导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省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省特等奖1项、省一等奖2项;指导学生申报并授权国家专利50余项(学生为第一发明人),指导学生主持创新实践项目6项。

罗志伟老师成立学生创新工作室,指导学生开展各类科研实践创新活动

领学生攻校企科研 促产学研用出成果

“想要实现科研成果的落地与产业化,同时还考虑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实际的开发能力培养,我认为校企合作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实践机会。”罗志伟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十年如一日地深耕自己的科研主线,与合作企业开展了十余年的校企合作。期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创新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获得了企业的肯定。2010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1班杨玉龙同学本科阶段就进入了罗老师工作室,从学科竞赛开始做起,慢慢介入到科研项目的实际开发,获得了优秀本科毕业设计;之后考取了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继续留在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他说,“参加实验室课题研究,我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后来还获得了‘乐鱼(中国)优秀硕士论文’等荣誉。持之以恒地参与校企合作项目,让我获得了合作企业的青睐,直接以多年工龄的方式入职了合作企业。我现在已经迅速成为企业的核心骨干,感恩老师,感恩母校!”

“我们以解决企业技术问题为目标,横纵向课题相统一,科学合理分解开发内容,让学生跳得起、够得着、能完成,校企、师生从技术服务、委托开发到合作共营的产业化过程深入合作,长久共赢,产教研用协同并进。”罗志伟介绍道。

通过十多年的校企合作,罗志伟老师与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持续产出各类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与企业深化合作,共同创办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10年罗志伟老师面向微电子封装、平板显示、新能源等国家重点产业需求,开展了微量流体精密配给技术的研究与攻关,2013年开始与厦门力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长达10余年的校企合作,共同申报省市科技项目。持续的专注研究,形成了高水平论文、国家发明专利、测试设备、系列产品等成果,实现了中高端核心部件的国产替代,部分性能参数优于国际一线品牌同类产品,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校企合作成果的基础上,罗志伟老师申报获批了厦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双百企业”、“双百人才”、“厦门C类人才”、“集美区企业首席技术顾问”等人才项目和称号。2024年罗志伟老师总结多年科研团队成果,申报获批了2023年度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罗志伟老师指导学生团队参加学科竞赛

党建思政深度融合 “双融双促”见实效

在做好教学科研的同时,罗志伟老师还担任了机电教工党支部书记。他提出“三个思政”的支部建设理念,在开展支部活动过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工日常的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融合起来,为支部党员解决切身实际问题,把党务工作落到实处。

针对“三个思政”的建设理念,罗志伟老师解释道:“根据成员特征,我组织活动时会考虑把支部工作与教师日常工作、个人发展相结合。‘三个思政’的党建工作法即课程思政、科研思政、服务思政——我们支部曾组织大家把思政与自己的教学、科研、服务工作相结合,总结经验,形成思政教改论文,并进行发表。这样即强化了支部建设工作,形成看得到摸得着的党建成果,又有利于教工完成教研工作量及职称晋升,极大提高了支部党员参与支部建设工作的热情。”

在罗志伟老师的带领下,支部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党员同志。目前支部拥有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2名,福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厦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厦门市优秀党员2名。同时荣获2019年福建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1年获乐鱼(中国)“优秀基层党组织”,2022年获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等团体荣誉。

爱岗敬业,育人为本,产教研创,专注深耕,共同发展。罗志伟老师从教近20载,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素养为目标,把教学与科研合理、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学生实际开发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科研成果持续产出,形成学生、教师、企业、学校共同发展的欣欣向荣之势,同时也有力推动党建工作取得卓越成效。

罗志伟老师创新推行“三个思政’”的党建工作法,推动党建思政深度融合

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铸就教育强国梦。罗志伟老师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努力练就“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本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和师德修养,紧贴时代脉搏拓宽知识边界和能力空间,用实际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新时代“大先生”,为我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宣传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校学生通讯社)